当前位置:教 育--> 学术园地
  • 转《<明•三人影像轴>绢本工笔重彩画的修复保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4月19日7版)作者:王博   古旧绢本的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艺。由于绢是以蚕丝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蚕丝又是以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后形成的蛋白质,这些物质容易遭受病虫害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与纸的制成纤维相比,更具有不稳定性和易腐蚀性。   《明•三人影像轴》为中
    [ 发布时间:2013-4-25 ]
  • 转《壮大文物修复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4月19日6版)作者:李蔓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除少部分文物是流传下来的,大多数文物来自地下发掘。受到地下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发掘期间不可避免的损伤,大多数出土器物都不完整,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文物所包含的信息,并且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需要对这些破损器物进行修复。   我国文物修复行业长期存在着后继乏
    [ 发布时间:2013-4-25 ]
  • 转《博物馆客容量的计算与客流的管理》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3年3月6日6版)  作者:金华彪   博物馆的客容量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陈展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设计人员对此的理解、操作、掌握也不尽相同。   在建筑设计阶段,合理使用人数的确定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以此指标来确定博物馆功能布局、消防疏散、用水、厕位数量等
    [ 发布时间:2013-3-29 ]
  • 转《标本类藏品(有机类)触碰防护分析及工作手套的选用》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2年4月20日7版)作者:雷鸣霞 目前自然历史、科技类博物馆的藏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类:文物、标本、模型、复制品及其他等。文物类藏品在自然历史、科技类博物馆中多见于前人科学研究及实践探索中所用的物品记录等遗存,其在博物馆的展示研究中仅见于人物生平介绍、场景再现等,比重不大。模型、复制品等其他几类藏品由于其技术的可复制性及原始信息的易得性通常被视为展示品,并未完全等
    [ 发布时间:2013-2-4 ]
  • 转《中国青铜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2年8月10日6版)作者:黃大维黄涛黄城东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衰落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在约4000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进入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文化作为
    [ 发布时间:2013-2-4 ]
  • 上页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下页
  • 博物馆概况 | 常设展览 | 市博收藏 | 本馆资讯 | 文博集萃 | 访问[83976674]人次
  • Copyright(c)2009-2016:Kmmusenm.com 2016 昆明市博物馆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93号
  •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0142号  备案:滇ICP备09004979号-1  云南网警 网络报警
  • 关注官方微信